→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66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6月编印

          

本期要目:

 

★门头沟创意文化描绘五彩农经

★扬州大学为毕业生“村官”打造坚强后盾

★高校档案工作如何由边缘走向中心

★培育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大学精神

★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没有围墙的高职院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受海外市场青睐

 

 

文本框: 报 刊 信 息

京郊动态

门头沟创意文化描绘五彩农经

 

   


一捆捆烧火用的麦秸,经过艺术加工后,制作成艺术品登上大雅之堂;一片片的蝴蝶翅膀,经过精心处理,粘贴成蝶翅画把美丽留在了人间;一捧捧饱满的杂粮,经过统一包装后,摆上了超市的货架……这些农产品甚至是农业废弃物,在经过门头沟人文化创意的“包装”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近年来,门头沟区坚持以“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题”的指导思想,将文化创意融入传统产业,整合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包装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砸掉“黑饭碗”

捧起“金钵钵”

门头沟山多,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门头沟煤多,曾是全国五大无烟煤开采基地之一。在被北京市赋予“生态涵养发展区”之后的几年中,门头沟区关闭了全区97.6%的煤矿和91.7%的非煤矿山和全部的砂石企业和石灰土窑。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门头沟人逐渐在群山和绿水之中找到了一条更好的“金脉”——

滔滔永定河水孕育了门头沟区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成了爨底下村古建筑文化,灵水村“士大夫”文化,琉璃渠烧造文化,千军台、庄户村的古幡会文化,潭、戒皇家寺庙文化,以及平西根据地抗战文化等等,为该区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文化底蕴深厚,门头沟区“名特优”特色农产品同样丰富。玫瑰花、盖柿、大樱桃、京白梨、薄皮核桃、苹果等六个万亩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已经初见规模,此外,小杂粮、黄芩……更多的“山里货”被门头沟区农民挖掘出来,并借此致富。

立足于这些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门头沟区着力把文化创意融入都市型农业,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去年区相关部门联合编制了休闲观光农业走廊建设规划,确立18条重点流域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计划,将以特色农业基地、影视基地、体育休闲、文艺演出为重点,规划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增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活力。

丢弃“黑饭碗”,捧起金钵钵。至2007年底,门头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同比增长10.2%

从“提篮叫卖”

到“农”里淘金

“光有农产品,没有深加工,经济效益起不来;光有深加工,没有文化创意的融入,只等于‘散装’变‘盒装’。”思考农业发展前途,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创意文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把传统农业赋予创意文化的产业内涵,提高农产品的内在价值,走出“提篮叫卖”式的落后发展模式?门头沟区充分把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农业产品结合,打造出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使从前一些“土得掉渣儿”的农产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门头沟区龙泉镇门头口村,走进麦秸画生产车间,“龙凤呈祥”、“竹影清风”、“趣情荷塘”……一幅幅制作精美的的工艺品画映入眼帘。“你很难想象制作的原料是一捆捆烧火做饭的麦秸。”说起麦秸画,有着十多年制画经验的胡师傅显得颇为自豪,“麦秸就是麦子杆,在农村地区,产完麦子之后就只能焚烧做肥。然而利用麦杆制成艺术品后,变废为宝,价值翻了百倍。”据介绍,制作一幅好的麦秸画要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融入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辅之以传统的制作手法,才能制作出这样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此外,门头沟区农民制作的麦秸画荣获了第五届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创意作品优秀奖。如今,麦秸画还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埃及等十多个国家。

同样获得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创意作品优秀奖的还有门头沟的蝴蝶画。在北京乡村旅游商品拍卖会上,门头沟区一名普通的农家女邓秀梅创作的蝶翅画《红楼十二钗》,拍得16千元的高价。除了制作蝶翅画外,她还把温室改造成蝴蝶访花区、食饵区、羽化区等蝴蝶观赏体验区,开办观光旅游,去年来蝴蝶园参观的学生达到3000多人,接待游客2000多人。此外,邓秀梅还联合婚庆公司,举办了北京首次蝴蝶放飞活动,去年为100多对新婚夫妇举行放飞活动,一下就收入了十几万元。

农业“创意”

为农民“创收”

每年五月底,门头沟区妙峰山上一片玫瑰花海。“种玫瑰花的收入是种粮食的6倍,但是把玫瑰花提炼成玫瑰精油,价值就不是种玫瑰能比了。”京城提炼玫瑰精油的“第一人”李继勇说。

门头沟区妙峰山盛产玫瑰花,其花具有花型大、颜色深、花瓣厚、香味浓、含油高的优良品质,年产数万公斤,其更以品种纯正而驰名华夏,妙峰山被誉为“中国的玫瑰之乡”,而妙峰山玫瑰花更堪称“华北一绝”。但是多年来,花农只是种花卖花,价格连年下跌,收入也越来越少。而今,该区玫瑰花协会利用蒸馏设备,攻克技术难关,自己研发出玫瑰精油的提炼技术,提炼玫瑰精油。此外,协会利用玫瑰精油,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制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玫瑰系列化妆品,开始在京城打市场,而就在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经销商纷至沓来。

自己提炼玫瑰精油,制造产品,为当地百姓拓宽了致富的道路。“去年我们通过协会收购玫瑰,价格是每斤两块五,比其他收购商多了七毛,保护了花农的利益。” 李继勇说。去年,该区妙峰山和清水两镇近300名花农,成立精品玫瑰种植协会,集体种植,统一收购,不但稳定了玫瑰花的销路,还扩大了种植面积。绿化荒山同时还让乡亲们有了更稳定的收入。

据了解,门头沟区围绕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加工企业,并融入文化创意的概念,使这些特色农产品价值升级,利用率更高,销售渠道更广,克服了农产品季节性强、产品单一的弊端,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该区已经建立起彩丰缘、九元食品等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3万多农民借此致富。该区妙峰山镇利用万亩玫瑰花资源,先后开发出了玫瑰酒、玫瑰花食品、玫瑰干花饮品等产品,逐渐向玫瑰花精加工方向发展。除此以外,该镇还积极尝试利用大樱桃酿制樱桃酒,开发玫瑰胶囊、玫瑰口香糖等产品,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该区将小杂粮、茶叶等农产品融入创意,使从前农民发愁销路的农产品成为如今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走俏货。该区斋堂镇的西胡林村兴建的750亩小杂粮生产基地与杂粮加工厂已经初见规模,经过加工的杂粮,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并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统一销售,摆上了超市的货架。原来每亩地500元的产值,如今增加到了1500元。此外,该区还充分利用山地资源,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发野山茶的种植生产与深加工。目前该区2000亩的黄芩茶药饮品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完成,并成功研制出了果香蜜炒黄芩茶、野碧螺、玫瑰黄芩茶等一系列茶饮品。

2008年5月7日《京郊日报》)


 

“三单”模式促15万农民成工人

 

   


清晨,顺义仁和镇临河村公交站,王立新正在等车。

王立新考取汽车装调工中级证书后,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当上了技术员,每天乘公交车去上班。

临河村紧邻现代汽车、燕京啤酒等企业和林河经济开发区,16路支公交线在村里专门设了个站,上班的村民可以直达现代汽车生产基地。

不一会儿,公交牌下,站满了等公交车的“工人”,身着各式各样的工装,衣服上印着醒目的企业标识——现代汽车、顺鑫农业、燕京啤酒、机场物业……像王立新一样,这里早起上班的村民,曾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今都走出农田,换上了工作服,进工厂实现转移就业。

810分,王立新准时来到了自己的工位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工厂本来就离家不远,再加上周到的班车,王立新很少迟到。他要做的工作,是把各种零部件安装到车内。“在工厂上班,跟种地完全是两码事,凭得不再是一把子好力气,而是智慧和技术。”王立新笑着对记者说。

“放下锄头进工厂”,这曾是不少农家子弟多年的梦想。事实上,只有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才能跟着发生变化。为此,顺义区财政专门列出资金,补贴农民学技术。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尽管下“订单”,培训机构围绕企业需求提供培训“菜单”,最后的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这种被称为“三单式”的培训方法为顺义区首创,至今已经在几十家企业的招工过程中使用。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顺义区整合辖区13家培训机构的资源,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课程完全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展开,包括汽车维修、电焊、计算机应用、驾驶等等。

顺义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各乡镇和村,逐步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培训技术、组织考试、发放证书等工作,培训过程由政府出资,村民免费享受服务。

翻开临河村的就业服务工作台账,上面整整齐齐地记录着企业招工和村民求职的信息。“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民去求职,一个都剩不下。”临河村村支书王海泉介绍说,祖辈种地的农民进厂工作,具备技能才行。农民揣着技能证书,找工作也能挺起腰杆,带着技术找工作,就业机会自然增多了。

王立新就是技能培训的受益者。他在获得了汽车组装级证书后,通过选拔在现代汽车的总装车间工作。

放下锄头上班后的农民,谈论的话题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大田和庄稼,而是学技术和考证书。“立新,我也想考汽车装调工证书,去哪儿报名?”午休时分,同在“北京现代”上班的临河村村民黄超问道。“全国汽车装调技能大赛,我这里有资料,有空拿去看吧。”王立新回答说。

北京现代一厂落户顺义,2600余当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空港工业区大发展,为农民提供了16400个就业岗位;首都机场吸纳了6000余名顺义劳动力;林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农民就业人数达到8000多人……农民到现代化的工厂企业上班,不仅是收入增加,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今在顺义,全区共计转移15万名农村劳动力到二、三产业中就业,就业的重点全部集中在区内新兴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里,曾被誉为“京郊粮仓”的顺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和培育高端高效产业,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支柱。

目前,顺义形成了以空港工业区、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为依托的空港高科技产业群落,以北京汽车生产基地、林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落,以燕京、汇源、鲲鹏等企业为代表的都市型饮料食品产业群落,以空港物流基地、潮白河旅游休闲产业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产业群落。

2008年5月3日《北京日报》)

 

关注大学生村官


扬州大学为毕业生“村官”打造坚强后盾

郑晋鸣  姜继红

 


55日,江苏省灌云县下车乡前门村的蔬菜大棚里,去年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李雨轩正在向从母校赶来的蔬菜专家李良俊博士请教西红柿种植方面的问题,李良俊是扬州大学刚刚为李雨轩配备的科技导师。

扬州大学去年选出了52名毕业生作为省派大学生村官到苏北地区的经济薄弱村任职,一年来,他们大多逐步适应了基层的工作环境,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担任涟水县前进镇朱后圩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村官杨景波不仅利用计算机特长,实现了当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运转的正常化,并发挥专业优势,指导所在村养鸡户调整养殖结构,引进新型养殖模式,让他们真正尝到了科学养殖的甜头,他也因此荣获“2007年涟水县十佳优秀大学生村官”。去年715日来到灌云县下车乡前门村的村官李雨轩,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和几个村干部规划建设了400亩的蔬菜大棚,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逐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但是,村官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难题,从最近反馈到学校的村官情况调查看,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他们的内心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迷惘:由于专业的限制,他们在为当地老百姓解难题、做实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技能的欠缺,特别是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以及科学管理、规划等方面,有点力不从心。母校扬州大学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特地组织专家团前往,与去年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的52名毕业生所在的县()建立广泛联系,把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作为一项共建工程,从思想政治、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三个方面实施对接,调查村官们的所求所需,并派科技导师现场指导。

5月份,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花长友一行前往灌云看望、慰问在那里工作的李雨轩、汤锦鑫、倪明甫等5名毕业生“村官”,根据他们的要求,扬州大学专门购置了一批基层适用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书籍,并把灌云作为首站,设立了大学生村官指导服务站,配备了科技导师,全方位为他们提供专业援助和技术支撑。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博士李良俊、管理学院崔金云副教授等被聘为科技导师,他们将在蔬菜种植、经营管理等方面给“村官”们提供专业指导。

在李雨轩带头建起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刚刚结出鸽蛋大小的青果,长势有些“萎靡”。蔬菜专家李良俊一眼看出了问题,指着已经蔫了的花朵说:“人工‘点花’授粉要注意把握时机,必须在花朵呈淡黄色、花蕾初放时,用浓度适当的增长调节剂‘点花’授粉,以保证坐果率。”李雨轩和站在身旁的一位村民连连点头:“这个技术太关键了!怪不得这几株不结果,原来是人工授粉迟了。”

灌云县许相村主任助理汤锦鑫和深沟村主任助理刘苏杭被村民誉为“鸭司令”和“牛司令”,他们去年投资8万元养了8000只鸭,今年投资20万元饲养20头菜牛。他们说:“希望自己的大规模养殖实验能够成功,这样才能吸引农户加入进来,走向富裕。‘科技导师’来得太及时了,我们在养殖技术、生产经营等许多方面都要向老师们请教。”

面对特地从母校赶来的领导和老师,李雨轩激动地说:“我们好比种子,农村好比土地,我们要在这里生根、开花。现在母校又为我们配备了科技导师,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有母校作为坚强的后盾,我们更有信心了。”

2008年6月2日《光明日报》


 

教育

河南财经学院实施学术兴校 服务社会发展

董一鸣  赵耀鼎 

   


如何以科研促进教学,河南财经学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学校制订了《关于实施学术兴校,加快学校发展的意见》、《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在全校形成了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探求学术、促进教学的浓厚氛围。广大教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研究国家及河南区域内的重大问题,服务于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用实践中获取的新知识开展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了“两个服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围绕现实搞研究

“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发展”是河南财经学院长期以来的办学宗旨。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和省级立项项目118项,其中涉及经济管理研究领域的项目占70.34%,绝大多数是针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85,其中核心期刊1000篇;出版各类著作290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3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8项。

针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学校先后举办“河南省发展先进生产力研讨会”、“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建设创新型河南理论研讨会”、“十七大理论创新与河南发展研讨会”等,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杨承训教授的黄河流域经济研究,李小建教授的欠发达农区与农户研究,李鸿昌教授的金融、投资理论与对策研究,郭军等教授的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郭文轩教授的中原城市群理论研究,侯恒教授的商品经济理论研究,乔法容教授的经济伦理研究,郭济兴教授的经营谋略研究等科研成果,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学校教师紧紧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撰写了《新经济对河南经济的影响》、《河南经济竞争力评析》、《未来20年河南产业发展研究》、《21世纪河南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河南省辖市经济发展的个性与战略选择》等文章和专著,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被指定为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主要参考文献。杨承训教授等多次参与制定河南省“十五”、“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师求恩教授主持的《河南省“十一五”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直接被河南省发改委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在全国影响颇大的“河南经济论坛”已经在学校举办了8届,于光远、刘国光、厉以宁、吴敬琏、李京文等著名专家学者担纲顾问并出席活动,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教学成果丰

河南财经学院坚持“内抓机制、外引资源、拓展空间、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做到思想重视质量,工作讲究质量,制度保障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教育质量年”和“教学质量与规范年”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员质量意识,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好保障。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研究创新,学院采取立项研究、经费资助等办法,走出了一条“立项—研究—鉴定—总结—推广”的教学成果培植道路。广大教师通过立项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近三年,共发表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论文95篇。近两届,全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36项,校级教改立项100项。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2001年、2005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这些成果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其中,赵广山教授主持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校推行实施,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省级优秀课程;李小建教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经济地理学》,该书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被中科院院士陆大道称为是与国际接轨的教材;李鸿昌教授主持的《推行学分制改革,加快多媒体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赵传海教授主持的《邓小平理论“三进”工程研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省高校中得到推广应用,引领了河南省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服务社会谱华章

河南财经学院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发扬“草根”精神,面向基层,多途径就业,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近三年来,财院毕业生到基层就业5143人,到外省就业1090人,参军35人,服务西部16人,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原崛起。如毕业生李爱玲毕业后,到宝丰县洼李村任村委会主任,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了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被团中央选为“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基层创业模范报告团成员。

目前,财院学子在许多行业中都已成为中坚力量。据统计,该校毕业生在河南省建设银行系统占副科以上员工比例达9.79%,在河南省农业银行系统占副科以上员工比例达12.5%,在河南省中国银行系统占副科以上员工比例达10%。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以“肯干、能干、会干”,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和欢迎,对857名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调查显示,对综合素质表示满意的为92.42%,认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的为95.57%,认为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达98.83%,认为适应能力较强的为99.42%

改编自2008年6月10日《光明日报》


 

适者生存  特色制胜

——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思路

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院长   靳俊喜 

   


市场营销是当前高校中设置最为广泛的应用性专业之一,但由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够,近年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培养特色不鲜明。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是该专业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重庆工商大学在1992年创办了市场营销专业,2006年该专业在商务策划方向成功孵化出国内高校第一个商务策划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部正式批准招生。2007年,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相继被评为重庆市品牌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团队也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学团队。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些改革经验和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实施模块教学的弹性培养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只是本专业的基础课,对产品相关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导致学生毕业后做产品营销时对产品了解很慢,给企业造成了更多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与学校学分制改革相配合,重庆工商大学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实行“中期分流,模块课群,弹性培养”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所谓中期分流,即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置了几个专业方向,大一按照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选定一个专业方向,并按所选定的专业方向的要求完成后续的专业学习。

模块课群设计是该专业培养模式的一大特色。目前该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共同选修课群”、“专业方向课群”、“实践实验课群”、“创新能力课群”等模块。在学时与学分安排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约占总学时学分的60%,实验与实践约占总学时学分的20%以上,在17学期,按照各模块的内在逻辑结构组织实施教学,并对“专业共同选修课群”、“专业方向课群”、“创新能力课群”等作出了明确的选修学分要求。这种设计具有在稳定基础上多元选择、在理论基础上深化提高、在交叉复合基础上强调能力与创新的特点。

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4年不间断,这样才能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实施模块课群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建立起“社会实践-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学年实习与学年论文-专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4年不间断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设计详细的第二课堂指导性方案,把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原来各自独立的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与学生就业指导咨询合三为一,每个教师在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

推行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重庆工商大学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远程中心,向师生开放视频教学资源。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学校改变过去按理论教学主线设置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资源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改为以知识结构及能力体系为主线设置实验课程,按照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的思路,建立了由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实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综合实验平台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推行三个“11”实践实验教学模式,即“理论+项目实战推演教学”、“本校教师+企业专家联合教学”、“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平台能力教学”,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项目推演教学、现场模拟教学、情景再现问题决策教学、学者型实践专家教学、实验课教学、综合实验能力培养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活动。课余时间倡导“理论讲座+专业实践活动”结合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这些增强了学生对营销实践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上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活动专业化,通过开展营销征文、市场调研、商务策划、创业计划书、物流挑战、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00年商务策划学院创建了“学生创锐模拟公司”,这个“公司”的运作与现实企业运营完全一致,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各项实际业务、模拟业务,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该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比较高,与此不无关系。

校企合作互动,灵活增设专业方向

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先后与重庆太极集团、中国四联集团、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诗仙太白集团等50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师资和学生的机制,共建市场营销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比如,1996年与太极集团合作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开设了“商务策划”方向;2001年与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增设了“金融营销”方向等。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团队还依托市级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市级工程中心、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真正互动,并为学生课外实验、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提供支持。

在合作中,学校还充分利用与企业横向合作优势,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锻炼,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市场调研、广告策划、促销活动等营销实务工作。

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改革与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6%以上。著名的市场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到重庆工商大学讲学和访问时,称赞这个专业办得有特色,适应了时代的潮流,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2008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


 

造就一流师资队伍 以人才强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识到高校要紧紧抓住机遇,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4点希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自觉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成果的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哈工大党委一班人认识到,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发展建设的本源,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哈工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教师的培养提高,构建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方面的认识与实践愿意与高教界的同志们交流。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

国有人才则强,校有人才则兴。哈工大党委一班人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则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教师是学生科技文化知识、方法的传授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品格志向、心理意志成长的楷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教师。名师出高徒,古来如此,今日亦然。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创造一流学术成果的前提。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应该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在谋求人类的共同福祉中创造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必须要有一支站在高端、置身科学前沿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育优良校风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一流的大学应该有一流的校风”。优良校风源于大学精神。教师群体是大学精神从建设、形成到传承、弘扬的主要载体。这就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职责,自身还必须加强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形成良好的师德,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优良的校风。

注重内涵,突出特色,

打造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哈工大的固有优势在于,保持着一支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出高水平成果、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这得益于学校传统上对于人才的珍惜,得益于学校学术环境对人才的吸引。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李昌老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就坚持人才兴校,把青年才俊聚集到哈工大,培养了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党委和行政领导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培养哈工大第二代、第三代“八百壮士”作为学校时刻不放松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哈工大就在青年教师人才选拔培养上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八五”期间学校从中青年教师中选拔80-100名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给机会,压重担子。那时我们最年轻的教授为29岁。“九五”期间,结合“211工程”建设,学校确立了“百名英才”计划,开始重点建设院士梯队、博士生导师梯队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梯队,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一批青年优秀人才暂露头角。

“十五”期间,学校在“985工程”一期建设期间,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学校实行了岗位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了人才与智力引进工作,建立了每年逾千万的国际交流专项基金,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去国际舞台上学习交流;把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请进来搞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学校也提出了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导思想,启动了哈工大海外兼职博导和合约专家项目。

“十一五”规划建设开始后,学校党委明确提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头等大事,开始了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龙头、以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创新管理体制与组织模式为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建设工程。突出哈工大“航天、国防”特色和对俄科技合作的优势,有序培养,广纳贤才,加快哈工大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作为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我们的经验是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打造团队,形成“人才小高地”。一支优秀团队,有优秀的领军人物,成员有合理的学科和素质结构,有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显著的研究成果,才能形成“以才聚才,以才引才”的良好环境。到2007年底,哈工大已有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

优化环境,创造氛围,

实施人才强校的系统工程

哈工大党委认为,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作。哈工大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机制,形成“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良好环境氛围。

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整体规划,健全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的体制机制。哈工大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长、书记牵头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人才强校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的落实完成。校党委明确要求,学校高层次专家、校院级领导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审视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谋划师资队伍建设远景,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引进的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从学校到院系,要认真透彻地分析师资队伍的现状、发展趋势,理清各学科特别是国家重点学科中,有哪些学者是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对缺少领军人物的学科,我们广开才路,积极引进。

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拔尖人才,既要注重在校内的选拔培养,又要积极从海内外引进。哈工大在校内通过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支持青年人脱颖而出。在“长江学者”的选拔中,哈工大的大多数人选来自本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哈工大从俄罗斯、东欧引进理科类、航天类和俄语语言类专家;从西欧、北美等地中国留学生中重点引进新兴学科和拓展学科的年轻人才。学校为此实施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支持计划”、“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海外学者兼职博士生导师及海外合约计划”,成为人才强校战略的支撑点。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环境,哈工大一方面要为中青年教师搭建学术发展的大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干事业。同时,学校还注意拓展学术空间,鼓励师生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已形了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哈工大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在全校范围内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破人才为部门所有的体制,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当一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和领军人物明确之后,就可以首先在校内招募不同学科的人进入其中。这样就会使拔尖人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2008年5月21日《中国教育报》


 

谈谈地方农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   朱立军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这种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地方农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表现在:社会传统的轻农思想和偏见对地方农业院校的影响依然存在,社会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容纳空间依然狭小,地方农业院校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对待学校发展的实情,找准学校发展问题,无疑是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明确办学定位。科学的办学定位,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这就决定了地方农业院校必须突出自身农林类的优势。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必须从引领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从学校校情和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凝聚学校人心、彰显学校优势等方面来考虑,既不能求大求全,又不可妄自菲薄。同时,学校的办学定位又是由各个学科、各个院(系)的定位组成的,因此明确办学定位,同样需要依据二级教学单位的实际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确立各二级教学单位和学科的定位,真正使学校的办学定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

理顺发展思路。如何使地方农业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无疑是学校发展必须始终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

确立特色理念。特色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体现在学科专业、人才素质、校园文化、内部管理等不同层面。地方农业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是要牢固确立特色理念,大力培育特色和优势领域,不断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其次是要凝练好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本质上说,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办学传统积淀和办学主体刻意追求的结果。地方农业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即把学校的办学积淀、优势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再次是要培育好、发展好学校的特色,切实把学校办学特色贯彻到方方面面,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充实办学内涵。办学内涵涉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办学条件、校园文化等等。地方农业院校由于受环境、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很难在高水平的层次上全面推进,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围绕优势和特色实施重点突破。比如农林类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地方农业院校肯定有一个做强做大的问题,但各自发展的重点肯定又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学校办学定位来确定发展重点。总之,充实办学内涵,要求地方农业院校要立足校情,从学校总体定位和办学特色出发,不求大求全,不生搬硬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提高办学质量。办学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研究水平、服务社会水平、办学效益等内容,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校园环境、硬件设备、校内管理、社会声誉等各个层面。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办学质量观。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正确认识自身的办学质量、认识自身的现实基础、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其次,从高校的根本任务来看,无疑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必须确立以培养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真正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第三,从高校的基本功能来看,提高办学质量,还应包括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上。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科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社会服务的重点应该是把知识、技术传播给生产者,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服务理念。地方农业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双向互动发展,通过主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要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变化,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环节,引领社会、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赢得新空间。要坚持重心向下的办学方针,主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在服务中实现引领,在引领中实现更好服务。

明确服务目标。地方农业院校必须以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服务为目标,坚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服务重点,把培育一支理论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科技推广队伍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以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开发、科技服务为主渠道,鼓励师生和科技人员分期分批深入山区、农村,开展资源调查、科技推广、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2008年4月22日《光明日报》


 

图书馆工作参考

 

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

  国 

   


近来,在世界头号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的涨价风波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感到“很郁闷”,教授和学生们谈起此事的口吻,就像在描述一场战争。

爱思唯尔年年提价的底气

根据2008年征订方案,爱思唯尔今后3年在华年均提价15%(实际16.7%),是至今4次调价中最高的一次。

据介绍,爱思唯尔的一名高层人士2007年曾很不客气地称:你们没钱可以不订。东北一所重点大学的代表当场拍案而起,表示反对,但该校如今已经接受了3年涨价25%的要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形容,同行对爱思唯尔是“忍气吞声”。

英荷“混血”的励德爱思唯尔,在全球出版社排行榜上雄居首位。在爱思唯尔的版图中,有20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经管。《2006年期刊引用报告》显示,该公司53种期刊影响因子位居相关领域首位。其中的佼佼者《柳叶刀》和《细胞》,堪称很多生物学家的“梦想”。

在爱思唯尔中国总部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关于该公司“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中提到,伽利略、达尔文、笛卡尔都曾是这家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出版社的作者。

爱思唯尔中国区总监孙高鹏告诉记者,数字出版业务渐成爱思唯尔的主要收入来源,已增至总收入的四成。其旗下的在线平台ScienceDirect的期刊数量超过2500种,“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科技与医学领域经同行评审的电子版全文文献”。

1999Science irect提供服务以来,至2006年累计下载文章已逾10亿篇,“每个工作日平均每秒有36篇被全文下载”。预计2008年下载量将超过45亿篇。

在中国,2006 ScienceDirect向高校师生提供了3000多万篇下载量,占全国高校全部外文科技论文下载量的59%。在同类产品中,ScienceDirect 是售价最高的,也是订户最多的。

孙高鹏说,ScienceDirect的中国客户,从2000年首批11家,增加到2007年的200多家,以大学为主,其他还有国家图书馆、各部委图书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从2000 年起,ScienceDirect已经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须臾不可离手的信息资源和研究工具。”爱思唯尔的宣传材料中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07年全国高校向这家出版社付费最多的依次是北京大学496590美元,吉林大学358546美元,南开大学311749美元,此外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议价谈判宣告破裂

为了争取合理价格并简化程序,国内图书馆均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名义出面议价。

该系统是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总体规划中3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

去年119日,双方在北大图书馆进行了集体谈判,随后又多次沟通。

1129日,该系统向成员发出了“关于ScienceDirect数据库谈判情况的通报”。“很遗憾Elsevier公司始终不接受我们代表客户提出的意见。”“目前的方案是难以接受的。”

这份通报透露,爱思唯尔提出的方案,涨幅平均超过15%(实际16.7%),该系统希望不要超过7.5%

爱思唯尔还要求增加教育网专线费,该系统建议免除。

谈判无结果,双方又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讨论。但这份通报透露,在此期间,爱思唯尔已经接到为数众多的高校关于尽快开始采购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该系统引进资源工作组表示:“承认ScienceDirect数据库对中国的教育科研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15%的涨幅是无法接受的,谈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表示“对目前的订购方案不推荐,不认可,不签字”。

通报发出后,在新浪网专门讨论图书馆发展的“图林博客圈”,仍不断有人呼吁“全国图书馆联合起来”,抵制爱思唯尔。

一个网民说:“有时候会冲动地想,就拿Eslevier开刀,全中国就停Elsevier三年,看它还牛什么牛?”

  这些抗议,也仅仅是抗议而已。

在高昂费用面前的不同选择

面对出版巨头开出的价目表,忍痛接受方案的学校前仆后继。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毅说,除了一些合约细节仍在协商,清华已基本接受了涨价方案。但未对方案提交回执(即无意续订)的大学,至少仍有24所。

孙高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拒绝透露24家订户的名单,并强调“到目前加入的新用户有20多个”。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充满忧虑:“Elsevier在不断宣称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同时,有计划、有预谋地疯狂涨价,中国大陆各类型图书馆将成为Elsevier盘中的美味肥羊!”

2000年进入中国大陆之初,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爱思唯尔还是温文尔雅的。知情者回忆,爱思唯尔当年要求每校每年最少订购两万美元的纸质期刊,在此基数上再交3万美元左右,便获得 ScienceDirect的使用权。“以这么低的价格进来,我们以后就离不开了。”北京某高校图书馆的一名馆员说,“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的。”

更让爱思唯尔成为众矢之的的,是“只许增不许减”的强硬条款。订户购入哪些期刊,每年可自行调整,但只许在总费用之内进行。假设某校原来的订阅费是40万美元,在下一年度希望退订价值10万美元的期刊,这将无法实现。

3年为一个合同期。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曾是订户,但上个合同期(2005~2007)没有续订,2008年重新订购。该校被要求必须把上一个合同期的那些期刊全都“补订”,而且还要按照大约年均10%的涨幅交费,尽管在过去的3年里,双方合同已经终止,该校师生没有得到服务。

采访中,记者获得一份ScienceDirect全学科订户(相对于分学科订户而言)的费用表。它列出了2007年的费用,规定了后3年的价格。这份费用表显示订户包括150家大学,记者随机查看了几所学校:

北京工业大学200782148美元,2010116160美元,涨幅41%;厦门大学 2007 78365 美元,2010158075美元,涨幅101%;成都理工大学200777134美元,2010157788美元,涨幅10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4598美元,2010年必须达到18577美元。面对超过300%的涨幅,这所学校去年12月无奈公告师生:停订。

一名高校图书馆馆长担心地说:“全国被捆绑的学校,会被爱思唯尔拖垮。”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毅均透露,每年仅大陆高校组团购买爱思唯尔产品已达1800万美元。程焕文说,2010年将达2800万美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5月发布的停订说明中描述:“经我馆采访人员1个多月的谈判,对方毫不让步,致使谈判破裂。”“国家科学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等机构也未能与之取得谈判结果,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在2008年停止了该数据库的续订和服务。”

“说明”还指出:“由于国外科技期刊文献属于世界商业出版公司的垄断产品,目前国内尚没有某个组织能联合科研教学用户与之进行抗衡,我们也只能选择停订。”

学术断粮与外刊依赖

据多方了解,未交回执的24所高校中包括南开大学。

ScienceDirect停用,激起师生怨愤:“强烈要求校长们重视起这件事情,我们这些搞研究的宁可学校伙食涨价或其他什么的受委屈,也不愿意没有资料来源啊。如果不能查文献了,科研真的是搞不下去啊。我想那些校长们也知道数据库对学生的重要性。”

目前,南开图书馆的图书经费大量流向国外,在外刊外库上每年花去1100万元。记者了解到,国内名牌大学中,在引进国外学术资源上年过千万元的学校不在少数。

“学术断粮”对于很多高校师生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

年过7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习惯了上网查阅资料。“搞专业的,国外的资料你不了解,就会产生好多浪费。”

一位长江学者也对记者说,再好的“海归”,离开最新的文献“半年之内武功全废”。理工科尤其如此。

对科学数据库需求强烈的高校,大都长于研究。因此,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最稳定的用户。

“我们现在用它的数据库,欲罢不能,就像吸毒上瘾,要戒掉是很难的。”这是图书馆的烦恼。

国外出版商悉心培养了科学家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外刊依赖”。而且谁也无法否认,在优质期刊发表论文,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确认优先权,传播研究成果,得到同行最多的认知。

“国内没有一份有话语权的杂志,你要传播,你要交流,始终受制于人。”北大博士生蓝海平说,国际出版商拥有话语霸权,自然有价格主导权。

他还认为,国内的科技论文奖励政策,也是加剧“外刊依赖”的因素。

511日,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在中文互联网上检索“SCI论文奖励”,找到相关网页约27.6万个。27日再次搜索,找到30.7万个。

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恒院士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成果多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这往往使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落到国外出版商手里,使得本国公共投资产出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的私有资产。这些出版商再以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研究人员却因当地图书馆经费不足而无法获取这些信息。

关注爱思唯尔事件的博士生蓝海平说:“在现有奖励体系中,大家都去找杂志‘灌水’。有了这么大的需求,出版商能白白放过到手的生意吗?如果国内的用户不用,它怎么要挟你,也要挟不成。”

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就注意到了中国的论文情况。孙高鹏强调,在所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爱思唯尔占29%左右,每年发表的中国论文有两万篇,没有外国同行可以比拟。

该公司主页还引用了苏格兰罗伯特戈登大学的一项调研,说明全球科研论文之6.52%中至少有一名中国作者,而爱思唯尔9.4%的文章中至少涉及一名中国作者。

爱思唯尔并不是唯一令高校不安的。南开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显示,该馆就至少进口了40种电子数据库。

一旦爱思唯尔今天的提价之举得到鼓励,不难想象其他企业明天也将磨刀霍霍。

这也正是困扰所有图书馆馆长的另一大隐忧。

在一所名校,记者询问哪些企业存在搭售行为,图书馆员直接找出一份内部文档,上述出版巨鳄赫然在列。文档的标题是——“不能停订的期刊”!

2008年6月4日《中国青年报》

 


电子图书风头正劲

却咏梅 

   


几年前,电子图书还仅仅是时尚人士的一种阅读新体验。然而,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电子图书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阅读方式。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而“读”这个字的含义也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看”传统纸书、报刊和杂志,利用城市之间无处不在的网络,或者通过阅读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成阅读行为,这也就是“读网率”在最近6年来增加6.5倍的主要原因。日前,中国图书商报社与读吧网在京联合发布的“每天读一页书——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暨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变化。

根据《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2007年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5900万人,比2006年增长37%2007年电子图书总量为66万种,较2006年增长24.5%。《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2008年中国电子图书市场容量可逼近两亿元。

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阅读免费电子版的图书,特别是年轻的族群购买报纸和纸质图书的行为明显小于年纪较大的族群。一些读者在网上先看图书的评价,再选择是否购买纸质图书,读者购买图书的行为受网络书评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网站等技术提供商、出版社都开始在网络上寻找优秀的作者签约,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出版商选择在网上发行部分图书内容,作为图书推广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图书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发行到读者手中。

随着手机功能、容量、普及量的不断上升,加之手机用户身份易于确认,付款方便,手机阅读在整个电子图书市场中的份额持续扩大,增长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消遣性阅读,手机阅读将成为电子阅读的重要分支。2007年,手机上网用户达4500多万,比上年增加2.26倍。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

此次入选“2007年度网络十佳电子书”的分别是《士兵突击》、《明朝那些事儿》、《求医不如求己1》、《叶·飘零》、《星辰变》、《人生若只如初见》、《炮制涩老公》、《于丹〈论语〉心得》、《沙漏3》和《奇门遁甲》。这些上榜作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目前电子阅读多元化、娱乐化、时尚化、青春化、争议性的“四化一性”特征,反映出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的互动性,以及网络原创小说存在即合理的市场特性。

纵观2007年的中国图书市场,传统纸书与电子图书交相辉映,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但由于电子图书和传统纸书的阅读人群有所区别,电子图书和传统纸书的阅读热点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如百家讲坛的系列图书《于丹<论语>心得》、《蒙曼说唐》等由于最先通过电视传播获得了较好的大众认知度,从而获得了纸书和电子图书的双丰收;《明朝那些事儿》在付诸传统出版后也大受读者欢迎,前4册的累计销量已突破200万册。然而,《寸芒》、《新宋》这些在网络上极其火爆的作品,出版纸书后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物的发展并不会完全代替纸质的出版物。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将会构成现代阅读形态的两大体系。

2008年5月1日《中国教育报》


 

高校档案工作

高校档案工作如何由边缘走向中心

教育部办公厅档案处处长   蔺海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与日俱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繁多。

虽然我们已经有一批较高素质的高校档案工作团队,已实现或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在向现代化管理的更高目标前进,并且实现了多馆一体化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虽然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还不够平衡,还有许多高校的档案馆基础和力量相当薄弱,有些高校甚至连最基本的馆室都没有,更遑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了。

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改革创新。面对众多挑战,高校档案工作何去何从?

调整思维观念,

应对内外部挑战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对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以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装装订订”的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换言之,长期以来以纸制文件为基础建立的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正面临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严峻挑战。

挑战不仅仅来自外部,往往也来自于我们自身。

不久前,笔者收到一位朋友寄自澳大利亚的明信片,画面上是一张世界地图,不过,与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地图不同,这张地图调换了南北半球的位置,改变了北半球在上、南半球在下的格局,这样,原来处在地图下方的、已被我们习惯性地接受了的澳大利亚,就处在了地图上方的中心位置。换个角度看世界,澳大利亚便“身居要位”,这种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对我们档案工作者也是一个启示。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提供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好档案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必定大有裨益。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档案工作看作是一项重要的、但不处于中心地位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改变这种错误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进行自我认识习惯与观念上的调整,要打破“从来如此”的观念,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自尊、自信,并通过努力,做到自强;善于用超前的眼光、集成的智慧、交叉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把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身处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一方面,信息技术为现代档案管理开辟了美好前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使得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更复杂的难题。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档案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档案的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标。换言之,资源建设是基础,现代技术是手段,开发利用是目的。档案的信息化,实际上也就是资源建设要搞数字化,现代技术方面要搞标准化,开发管理要搞网络化,科学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具体而言,当前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设施建设,加快数据库的建设,加强标准和规范的管理,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或档案室。

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特别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跨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的不足;二是做到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现代文件归档的电子化,建设学校电子文件中心;三是积极探索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校务政务建设有效衔接的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与学校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实现对接。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在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到学校、教育部门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去,为学校、教育事业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拓宽服务方向,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品种,主动服务,做好档案的编研加工、宣传陈列、网络服务等,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走在了前列。

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许多人一定还记得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时,北京大学将他母亲70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的档案复制品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他,连先生认为这是他收到的最有价值的礼物。这是基础档案资源得到发挥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也启示我们,在加强档案资源管理的同时,要做好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要有前瞻性。“名人”什么时候成为名人,不好预计,比如刘翔,十年前谁也不知道他会成为名人,因此,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的范围要广泛。

高校档案馆在制订归档范围和期限时,应特别重视学校的中心工作,特别是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的档案材料的范围和期限,以便为学校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同时也为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档案资源。对于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要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全程跟踪,同步发展,有的学校实行了预立卷,实际效果非常好。

高校在档案资源的积累和保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先生,有一次去档案馆查找一位南洋公学时期毕业的老校友的资料,由于上海交大历史档案全部数字化了,接待人员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查到了这位校友的资料,谢校长喜出望外,对档案馆的工作大加赞赏,并当场表态再拨款50万元,支持档案馆继续做好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这是以服务促发展的真实写照。

又比如,南京大学档案馆积极拓宽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形式和手段,为学生拍摄毕业证照片,既全面真实地保存了学生资料,加强了档案资源建设,又扩大了资金来源,一举多得。他们建立的拉贝纪念馆,也是拓展和利用档案资源的生动例子,得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等的资金支持。

发掘高校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服务创新

历史是一面镜子,档案馆可以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既是凝聚校友饮水思源的纽带,也是吸引、感染并启迪青年学生爱国荣校的课堂,还可作为推介学校的窗口、融资助学的媒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让历史以更智慧的方式走进大众,可以弘扬学校办学传统,提升大学文化,凝练大学精神,鼓舞、激励、引导广大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文明传承和创新之所。《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文化的过程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文化。高校档案馆要积极发掘学校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档案馆与校史馆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要充分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校史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档案资源的宣传展示活动,如在学校重大纪念活动时搞小型展览,在重要的政治活动、重要的纪念日、名人诞辰时发行纪念册、回忆文集,举办陈列展等,更有效地发挥档案馆的作用,使其切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馆以才兴。要开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还需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档案馆被某些人视为“养尊处优”之所、视野相对狭窄、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亟待改变。档案馆要由养人部门向效能部门转变,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培养、引进人才,优化档案馆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管理型、技术型、服务型、研究型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是把档案馆事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2008年5月29日《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先要到市场上历练

韩俊杰   王晓凡 

   


5248时,原本10时才开门营业的郑州某咖啡厅却早已聚满了人,他们或身着橘红色T恤衫,或身着整齐的黑白色职业套装,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神色稍显紧张地低语着。这些年轻人并不是咖啡馆的客人,而是来自河南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

这里就是“金星啤酒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复赛答辩的外场,进入复赛的22个创业团队,将经过现场陈述、评委提问、方案展示等环节,争夺最终进入决赛的6张“入场券”。

据了解,大赛是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学生联合会、河南商报社等联合主办的,设立了3万元的项目启动基金,其中特等奖获得者可领取1万元的创业基金。由于以往创业大赛不设奖金,此次的3万元奖金显得格外吸引人。参加现场评审的专家有中小企业局、商业经济学会、高校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部门和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他们将从项目的产业背景、公司战略、管理团队、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等方面对创业创意进行评审。

6支创业团队进入决赛

复赛现场,6个身穿橘红色T恤、胸前别着绿色丝带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意,他们是来自郑州大学的阳光创业团队。此次参赛的项目是时尚节能洗浴系统。

据总经理刘浩峰介绍,紧张备赛的这些日子里,队员们仍时刻牵挂着地震灾区的同胞。灾区水源易受污染,干净的饮用水十分紧缺,据说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战士们,8个人一天只能分到3瓶矿泉水,有的战士一两个星期洗不上一次澡。

“我们6个人,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跑遍了郑州市内各个档次的建材市场,对多个品牌的节能洗浴产品进行了价格、效能等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刘浩峰说。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产品的节水效能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20倍,也就是说,以往够1人洗澡用的水,如果使用他们的产品至少可以多洗十几个人。刘浩峰说,如果能进入决赛,他们将把所获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四川地震受灾的同胞。

据了解,包括阳光创业团队在内的6支创业团队已经取得决赛资格,决赛将于65日进行。

创业受挫 参赛望得专家指点

郑州大学升达学院的“3N创业组”是复赛当天最后一个进行答辩的团队,他们的项目“3N对一”课外辅导模式,已经进入了试探性经营阶段。据介绍,该项目是通过多对一的“VIP”形式的家教,针对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教育辅导,但由于人员流动大、收支难平衡等问题,公司的经营一直不如意。

在答辩时,创业团队队长王鹏斐说:“说实话,我的创业过程并不顺利,参加这次比赛的初衷就是希望评委们能根据我的现状给予有益的建议。”

“首先你选择的业态不对。辅导班作为一种有争议的教育项目,很多家长要的是成绩显著增长,而不是探索新的模式;同时,员工稳定性差的原因应该在于你的创业并不代表别人的创业,如果待遇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流失是必然的。”河南财经学院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史璞教授认为。

除此之外,还有专家表示,如果单纯按照职称高低来选择教师,难免出现职称和业务实际能力游离的现象,这对于留住学生增加利润也是不利的。

大赛初衷 培养创新和决策能力

“让我进去吧,我是他们的辅导老师。”在复赛答辩的入口,一个中年男子试图尾随即将答辩的团队进场,却被管理人员拦在了门外。

据介绍,该男子仅仅是普通市民,在报纸上得知在此举办创业大赛,便早早来到现场,希望能找到好项目进行投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为了保护学生们的知识产权,主办方早已派专人管理复赛答辩现场入口,没有工作证根本无法入内。

“他们的点子好是好,但想法太简单,能实行的太少了。”该男子抱怨道,以河南师范大学的“LED节能环保”路灯来说,产品省电、使用寿命长,确实挺好,但市政部门会不会采用呢?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如何对市政部门进行公关。

对此,郑州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侯国强说:“我觉得大学生创业大赛不是要鼓励创业的成功率,而是要培养创业精神和决策能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会并不大,但如果能在参加创业大赛的过程中,学到了该如何创业,锻炼了成为未来领导者的决策能力,这才是创办这项比赛的初衷,也是大学生们所能获得的最佳成果。

“现在大学生创业都很富有激情、热情,但是不够冷静,也不够认真、细致。”评委们一致认为,虽然,如今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黄金”。

“学生很多创业计划,都是在老师帮助下,关起门做出来的,还处于想象阶段,市场不一定接纳,而产品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所以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先到市场上历练。”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史璞说。

2008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瞄准区域经济  坚持高职方向

 张玉文

 


广东珠三角,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装备、家用电器、精细化工、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一系列名优产业在这里迅速崛起。仅顺德地区就拥有美的、科龙、格兰仕、华润、震雄等各类企业28000余家。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持续旺盛的需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从诞生起,即肩负着为地方产业发展培育一线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院紧密联合行业企业,在明确目标、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的思想指导下,重点突出“校内校外相结合、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的办学特色,制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引进校外生产企业,开展互惠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直接引进校外生产企业及其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学院与美国普利擎汽车保养(中国)连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学院为普利擎汽车维修保养中心提供经营基地。该中心在对外开展汽车维修与保养业务的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与真实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的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捐赠生产线,实行订单生产。学院与广东顺达电脑厂达成合作协议,企业向学院捐赠一条总价值200余万元的电路板制造生产线,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与质量标准,对外承担订单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中,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学院教师负责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企业提供设备和耗材,实行资源互享。广东新马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金田豪迈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免费为学院提供木工生产设备,共建包括设计、下料加工、成型、烤漆、着色等整个家具制作工艺流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几年来,学院协助新马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完成了十几项技术开发项目。同时,公司从学院招聘了几十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顺德一家大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发展迅速,急需大量的基层管理人员,希望学院3年内为其培养100名优质毕业生。为此,企业一次性投入135万元为这100名学生缴纳3年学费;在该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方参照相同岗位正式职员薪水标准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学生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学生毕业时,企业招聘所有合格毕业生为正式员工。

建设优质实训基地

强化实践岗位育人

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是重要的载体。学院注重建设优质实训基地,通过完成真实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校外顶岗实习,实现岗位育人。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学院在设备配置和运行管理上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营造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在校内实训时,实行企业的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实训项目依据企业的加工产品进行设计,产品质量采用企业质量标准进行考评。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专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校内实训与职业岗位紧密衔接。2004年,学院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与标准,投资350万元重建数控加工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的实际生产能力成倍增长。2006年,该基地与一家外资企业合作开展电机壳加工项目,产品质量顺利通过了外方的严格认证,成为合格供应商。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学院始终坚持优质建设的指导思想。目前,顺德地区200多家联合国指定供应商中,已有126家成为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战略伙伴。至今,学院已建成206个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100%完成校外顶岗实习,实现岗位育人。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于第6学期全部安排到香格里拉集团下属酒店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工学结合实现双赢

为满足珠三角地区制冷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需求,学院和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广东省家用空调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省制冷产品实验中心”。这两个中心对内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为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对外作为国家法定检验机构,为地方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检测服务。这两个中心成立以来,为140多家地方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累计创收230多万元;制冷专业的师生利用相关设备开展技术研究,已获得国家专利10项。

与此同时,学院各专业积极整合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分析与检测”专业方向,承担顺德及周边地区上百家中小涂料企业的样品分析与检测任务。制冷技术专业结合空调器维修课程的教学,组织学生对学院530套多联式商用空调和654套家用空调进行了保养与维修。通过这种真实工作任务的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20082月,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4名教师与30名学生顺利通过中国烹饪协会举行的奥运志愿者招聘面试,将赴北京参加奥运会期间的餐饮服务工作。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的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截至目前,该院学生共获国家专利36项,获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金、银奖17项;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人才培养基地先进单位”等称号。

(改编自2008年6月4日《中国教育报》)


 

培育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大学精神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陈云涛

 


从近10年高职教育的大发展看,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自身的文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构架,正逐步形成以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与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大学精神。

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怀

高等职业院校是大学的一种新类型,虽然其在运作方式、教育规律探索等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做许多借鉴,但由于起源不同、主体不同等原因,致使其采用的培养模式、承担的育人使命和直接目标也与传统的大学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从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强调的是“能力本位”教育,它以提供产业界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致力于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在具体教育手段上倡导“工学结合”;而大学则是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教育,它强调有成熟的学科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作为支撑,遵循知识和理论自身的逻辑,关注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诸如此类的差异,造成了高职教育在传承大学精神方面产生很多文化变数,需要高职院校找寻、培育乃至重构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大学精神。

职业情怀指高职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它以对职业价值的理性认识为核心,同时展开对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就高职教育而言,职业情怀的深厚程度,是衡量一个高职学生在职业准备阶段是否进入角色、是否锻造成熟的标志。作为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体,职业情怀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敬业意识,即忠于自己从事的事业,这种情感是一种稳定的观念。高职教育本身就是立足于不同职业土壤、培养指向明确的专门人才的教育,许多学校甚至从校名上就彰显出它所属的行业,这必然促成敬业意识在高职文化中的自觉与强烈。二是职场操守,对不同行业而言,职场操守涵盖着不同的道德标准、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等诸多方面外延概念,与行业(职业)的社会形象紧密相关。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中,商业、金融类院校强调的职场操守多为“诚实信用”,司法、警官类院校则强调“公平正义”这些独特的文化因子构成了鲜明的高职文化特色,成为历届高职学生耳濡目染的职业精神素养。

如果说,人文关怀追求的是“大写的人”的话,那么,职业情怀所追求的则是“合格的人”。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在。

形成经世济用的高职文化内核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会”而非“应知”,因此,高职文化先天性地就把学生能否为用人单位所接纳,能否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看得至关重要,学生毕业不是为了升学或者其他,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工作。——这种经世济用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是应企业对学校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而发生的。同时,高职教育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广泛采用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情景学习等理念,这都吸收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精华,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则是经世济用风格的集中体现。按照近现代职业教育大纛黄炎培先生的观点,实用主义和职业教育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基础和任务,职业教育思想是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

此处,之所以用“经世济用”而不是“实用主义”来指称高职文化的内核,是因为前者在涵义上超出了实用主义所谓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可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适应劳动市场变化和再就业机会的知识;因为还要“经济世事”,所以也不忽略人类品质与内在精神的培养,不忽略作为社会人所必备的更深刻的理解力。

倡导开放协作的文化精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日益明晰的境况下,“依托行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毋庸置疑地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针,而“开放协作”则是这一方针的真实思想写照。

严格地说,作为一种高职院校的文化精神,开放协作的主体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学生。对学校而言,开放协作意味着横向合作与垂直整合。横向合作多指学校、企业之间在育人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如韩国的“顾客导向”定制培养计划,学院将企业作为顾客,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数量、规格来培育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的“订单式”教育也是校企合作典范。垂直整合则是指高职院校对于各种办学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高职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使它拥有很多优势资源,如相对集中的校友队伍、充足的兼职教师、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等,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对学生而言,开放协作意味着开放意识的确立和协作精神的养成。开放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对高职狭窄的专业面向的补充;而协作精神则是指以事业心为核心,在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中,组织完成共同事业优良品质。高职主张能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并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士”,这是职业人的内在要求。

2008年5月21日《光明日报》)



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方光罗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尚无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以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必须构建以下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

利益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我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是商品销售旺季,商店迫切需要增加销售及与之相关的人员,我院组织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越是繁忙的业务,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是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实行弹性学制。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是连续不间断的,学生顶岗操作客观存在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生顶岗操作时间过短,学生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如果顶岗操作时间长,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为满足企业需要,我院将电工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进行综合,每次连续安排时间不少于3个月,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三是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如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中层干部,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等等。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收益者还是学校,因为它帮助学校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一是成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有关车间(部门)副职;三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四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五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六是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调入学校从事高职教育事业,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七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某某时间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多长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如果至时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再如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必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者把自己当成实习学生而游离于企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学生到了企业,工作马虎、行为随便、不遵守职业道德,结果既损害了学校的形象,也损害了学生形象,导致校企合作意愿丧失。

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在培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推动校企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某企业的领导人与学校领导是同乡、同学、战友、朋友,可以带来两家的亲密无间和友好合作。情感永远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和润滑剂。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任命某一负责人,学校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如学校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三是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2008年1月9日《光明日报》)


 

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

及存在问题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   陶红

 


“师资兴则学校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其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为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组织制定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推动和指导各地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争用510年时间,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笔者认为,高素质的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应有这样的两大构成:一是硬件构成,二是软件构成。本文将探讨其硬件构成。

什么是硬件构成呢?笔者认为,就是体现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的结构以及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因素等外显的构成,其是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包括师资数量、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以及政策环境、师资渠道等。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一、充足的教师数量保证

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数量是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高职高专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7%达到19%,到2005年上升至21%2004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5.17万人,增长17.05%,其中本科招生209.92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2万人。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29%,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5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占46.8%。普通高校校均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由上年的7143人增加到7704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11662人增加到13561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2893人增加到3209人。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是1998年的5.6倍,而同期全国普通本科招生增长3.6倍。高职(专科)学生招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53.1%,年均递增1.9个百分点。从在校生规模看,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8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从院校数量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是1998年的2.5倍,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在学校数和招生人数不断壮大的同时,高职(专科)院校的校均规模也相应扩大,2002年校均规模为2523人,2005年增加到3909人。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如此之多的高职学生,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保证十分关键。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有资料显示,目前高职高专的生师比一般为201,一些新建院校生师比甚至达到301。可见教师总体数量不足,使得绝大多数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课时量过多,教师无暇学习提高、知识更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小明研究员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所作的调查表明,其专任教师的生师比平均为211。还有专家对湖南省6所高职学院专业教师的调查亦显示,其生师比最低22.51,最高为311。尤其是一些热门新专业,大部分院校的紧俏专业教师数量只有12人,且有一些专业教师属半路出家,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现买现卖,致使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一些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是很高,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二、合理的年龄结构及职称分布

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中35岁以下的比例较大,约占52%,,新设置的高职学院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不到要求。据调查统计,广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不足15%,离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双师型”优秀要求“占专任教师8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据对5省市21058名教师的统计,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487人,占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5681人,占27%;具有中级职称的有9646人,占46%。据广东省高等教育厅粤高教规[2005]17号文统计,高级职称比重在20%以下的高职院校有18所,有的甚至低至10%2005年广东66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为21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4625人;而本科院校的教职工为49112人,其中专任教师为30739人。高职院校的教职工是本科院校的43.9%,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是本科院校的47.6%,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为3700人,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为13095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高级职称人数仅为本科院校的28.3%。实践表明,较为合理的职称分布应该是教授3%、副教授27%、讲师70%。显然,合理的年龄梯队和正态的职称分布,能够以老带新,老中青相结合,增强活力,保证高职的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三、符合要求的学历层次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的深度及广度的延展,职业教育亦会从专科向更高层次延伸,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基础,将难以胜任高精尖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离教高厅[2002]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相差甚远。有数据表明,广东66所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2998人,仅为本科院校的19.3%2004年对湖南6所高职学院专业教师的学历调查表明:大学本科学历的占85%(其中包括各类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本科),硕士占8.5%,博士仅占0.4%。然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社区学院、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的专职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0%以上,德国和法国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日本高校教师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早在1998年,我国台湾省专科学校近1.1万名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超过81%,其中10.4%具有博士学位。诚然,学历高、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强、素质高,但知识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而素质则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知识的本质是变化。高学历者在瞬息万变的知识中,养成了一种宝贵的自我学习能力——以知识为本,拥有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我国现有的本科以下的教育中是很难养成的,他们往往具有的都是现成的知识,延展性差,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研究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目前正以每年30%的高速增加着,其结果是一个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在校所学的知识只有10%为工作所需要,其他知识都已过时了。

四、良性的师资来源及养成渠道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会教书又能操作示范的师资,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的多样化以及多变性,需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88%,德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比重很大,有的高职类技术性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丰富畅通的师资来源渠道,是高职教育与教学的重要保证。而事实上,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渠道单一,高校毕业生多,其他渠道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缺少从生产一线来的技术骨干,兼职教师的比例很小。据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相关职业院校的10941名教师的统计,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7279人,占66%;其他高校调入932人,占9%;科研机构调入的有200人,占2%;由企业调入的有1210人,占11%;其他单位调入的有1320人,占12%。另据专家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调查也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直接任教的占62%,企业调入的教师占17.9%,高校调入的占15.9%,科研机构调入的占3.6%,由此可见,师资来源渠道过窄。突出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相当部分新任教师既未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也未经过实践训练就承担过多的教学工作量,既不具备师范素养、教育教学技艺,同时更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强调技能、突出应用的根本需求,对高职的教育教学力不从心,难以保障高职的教学质量;进而容易滋生职业的挫败感,不安心工作,再加之物质的诱惑,买车、购房等现实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压力,使其对工作的投入、专注及敬业精神大打折扣,如果这时学校没有相关的后续培养措施,青年教师的职业焦虑及职业倦怠会与日俱增,跳槽转行、或得过且过。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官饷谋不成事不说,严重影响了个体的职业前程,“误人子弟”。所以,要严格职业教师准入资格并拓宽职业院校师资来源渠道,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前)培养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师范教育阶段,为910个学期,学习一门职业教育主修专业(如工程技术、电子技术),并选修一门辅修专业(如物理、数学),学习结束后必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或是硕士结业考试(毕业后进人企业担任培训师)。德国职业师范专业的培训模式分为普通模式和不来梅大学模式。普通模式下,各大学各有千秋,但都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来梅大学模式的职业师范专业招收的都是高等专业学院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免掉了职业专业方向(即第一专业)的学习课程,其学习年限可以缩短两年,大学要传授给他们的主要是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如何把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了第一次国家考试的学生,并且证明拥有了与专业方向相应的职业经历,或者完成了职业培训,才能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为期4个学期的见习期,学生一方面要参加大学研讨班的活动,即教育学、专业教学法方面的研讨;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到职业学校去见习,从事每周10课时的教学,同时要进行咨询、辅导、教育等。见习期以第二次国家考试为终点,其内容是撰写课外论文,上公开教学实验课,在职业专业方向上一堂课,在基础课方向上一堂课,还要进行有关专业教学法、教育学、学校法的口试。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就等于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资格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德国每年101日聘用新教师。大学毕业生可以成为职教教师,但要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在进行2.5年的教师培训后,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职业教师资格。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主要来源有两个:其一是通过高等院校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其二是从社会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师范教育而成为兼职职业教育教师。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由社区内的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数量超过了专职教师。我国的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社会和有关学校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中聘请。另外,教师职后培训应该是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提升其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保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上述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职后培训体系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所以要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岗位不适应性,对症施治,建立良好的职业养成基地,为年轻教师提供进修、实践、顶岗锻炼、带薪培训的机会,拓展其职业发展的空间,使其尽快适应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国100所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为职业院校师资的再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培训项目的设计、职业的针对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合理的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全体教师最后学历毕业学校来源的构成。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毕业于哪所学校。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专职教师中近50%的教师是本校毕业的,高职高专的比例更高。人们对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829所高职高专的5408名教师的来源学校的调查表明,单一学缘结构高达67%,有些专业特别是有些教研室甚至达到80%。这种“近亲繁殖”的学缘结构,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高专的健康发展。其弊端集中表现为:教学思想、学术风格、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守旧,模式化,学术思想僵化,没有交流、没有融通、没有碰撞、没有创新,思维阻滞,造成沉闷的教学科研气氛,学科的发展停步不前。广泛的学缘结构是优化的学缘结构,能够活跃思想,引发争鸣,博采众长,活跃教学气氛,引入竞争,为科研带来动力与活力,使教师队伍生气勃勃,比学赶帮超,增强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走多元化道路。据统计,国外高校教师来源于同一学校的最高比例不超过30%,声望越高的学校单一学缘结构越低,如德国柏林大学的教师中,来源于慕尼黑大学最多,占11.2%,教师来源的学校数至少有30个;英国剑桥大学的教师中,来源于牛津大学的最多,占10.8%,教师来源学校数多达1000多所学校和科研单位。

六、强有力的政策及舆论导向

政策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据的准则和指南,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正常运行的保证。一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地位不高,职业声望较差,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以及优秀人才的引入,导致了众多的教育不公的产生,比如职称评定,人事制度、兼职教师的聘用等方面,由于缺少政策依据,常引起与其所在单位的矛盾。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相继出台了《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意见、规定等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这些构建出基本的政策框架,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16条明确规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有这一切,既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政策氛围。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在政策的落实及配套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中国高职高专网,http://www.tech.net.cn /research/total2/15461.shtml, 原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州),2007年8期)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熊仕涛    谭银元

 


为了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根据其特有的行业特点、船舶特长和军工特色,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治校方针。实施“办特色职院,建重点职院,创示范职院”的发展战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保证”的办学理念;形成“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观和“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打造高职德育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观;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用其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应用性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互动共赢,构造“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

学院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工学结合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继续加强与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的联系,另一方面结合湖北经济建设的实际,广泛联系相关行业、企业,扩大服务面。

学院分别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了船舶工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指导、协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及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各专业也分别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在具体实施中,企业参与确定学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技能项目及能力标准、课程体系的设计;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为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面向、职业岗位(群)标准进行“把脉”、“定盘”,将“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原则落到了实处。

同时,学院还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如中舶重工集团武汉公司培训中心设立在学院;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依托我院举办;华工激光不仅在学院开设了以公司命名的准员工“华工激光班”,而且还把职工培训中心建在学院,并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学院根据公司的要求开设课程,组织教学。

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定位上,根据企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制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课程设置,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强调“必须、够用、管用、适度”的原则,根据“知识技术型”、“技能技术型”、“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细化培养方案,做到阶段式与模块式相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内容的深度。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各专业委员会认真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制订的教学计划强化了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兼顾了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提高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同时,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与NECTCL、中海集团、华工激光、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签订工学合作协议,先后设立了“中海国际海员”班、“华工激光”班、“欧姆电子”班等订单培养特色班,推动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发展,坚持“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了以船舶工程技术等8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6大专业群。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学院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按照“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的原则,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经验、态度为依据,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排序,使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职业岗位(群)针对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推进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改革,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

三、强化技能,突出应用,注重实践,打造系统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从实验(训)教学与培训需要出发,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并制定了学生实践技能测试标准;通过建立学生实践技能测试信息平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形成了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熟练技能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按照“强化技能、突出应用、拓宽口径、注重实践”的思路,学院建成了院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院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组织与基地体系;以及由职业见习报告、课程设计书、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实训鉴定、毕业设计构成的实践教学训练成果考核鉴定体系。实训教学实施了学校编制规划、学生自主选择,预约登记,自主训练与教学指导相结合,考核、考评、鉴定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该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被评为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学院以“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建设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了具有教学、培训、鉴定、服务、生产功能的机械基础训练中心、电子基础训练中心、舰船中心、现代制造中心、数控技术训练中心、商务中心、计算机中心、汽车工程训练中心等8大实训教学训练中心,共 70多个实验(训)室。其中机械基础训练中心在全省同类高校中率先通过湖北省高校基础实验室评估,舰船中心、现代制造中心已成为对外交流与示范的窗口,数控加工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还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实训平台,先后与武昌造船厂、461厂、471厂、中海国际、深圳富士康集团、华工激光公司、TCL空调器武汉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青山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文冲造船厂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四、以人为本,以德为魂,服务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提炼,几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学院历史文化、人文传统进行了整理和发掘,推出了以洋务运动的先驱人物张之洞,近代造船专家、兵器专家徐建寅,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新四军兵器工业奠基人朱毅为代表的,体现学院历史文化传承与支撑的近现代风云人物。同时形成了以汉阳兵工厂历史遗迹、张之洞雕塑、抱冰广场、运铎广场、博海广场为代表的四个主题文化功能区,使之既具有景观功能,又具有军工传统、军工文化、军工精神的教育功能,形成了学院独有的“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1950年建校纪念碑碑文)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理想。学院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践行“厚德、笃行、致用、创新”的校训,形成了‘军工特质,时代特证,校本特色”的武汉船院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开展青年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大专辩论赛、体育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湖北省计算机调试员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省导游大赛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都获得优异成绩,连续七次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5期

 

建设没有围墙的高职院校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兰明

 


很多长期在职业院校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更是让职教工作者感受到了动力和希望。

据报道,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尤其让人兴奋的是,20061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并于200612月立项了28所建设院校,2007年又立项了42所建设院校,2008年还将立项30所左右建设院校。

在我国院校从办学数量到质量大发展的时候,笔者认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的问题,目前也依然值得高度关注:那就是多数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烙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率先冲破横亘在高职院校与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建筑围墙”,更要冲出将高职院校局限在封闭区域的无形的“精神围墙”。努力实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牢固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性的办学理念。

首先,培养过程的开放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保持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保持学校与企业的“水乳交融”关系。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环节,提高其技术应用水平与职业能力;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其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吸纳企业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倾听企业对员工的技能与素质要求。

其次,师资队伍的开放性。高职院校应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这也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紧密度的标志之一。不仅要重视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还要注意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渐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利用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

再次,资源设备的开放性。高职院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购买所设专业相关的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特别是诸如计算机、数控机床之类的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如此之快,待设备购买、安装、教师学会使用以后已经淘汰了,再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已经跟不上设备的更新速度了。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有开放的办学理念,并不是只有学校围墙之内的资源和设备才能使用,校外的资源设备也可以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比如,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措施,既节省了学校的资金、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又使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利于他们今后由学生向真实的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过渡。

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职院校,应该是没有围墙的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院校办进工厂、办进企业、办向社会,加强高职院校的开放性及其与社会的融合度。把视野局限于狭小的围墙之中,把目光局限于狭窄的学校内部的闭门造车、关门办学的高职教育道路是走不通的。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而且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多元性的、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向所服务的产业开放,面向所服务的社会开放。

2008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受海外市场青睐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胡建淼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出现新动向:除国内市场外,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青睐我院优质人才资源,纷纷与我院开展联合办学。很多优秀毕业生接受了海外企业的职业教育,顺利进入外企甚至出国就业。

20059月学院同丰田汽车公司联合开办首届“丰田教学试点班”以来,外企同我院的合作办学不断开花结果。2006年、2007年、2008年丰田汽车公司连续三年同我院继续合办了第二、第三、第四届“丰田班”,除了原先的丰田技术班之外,还增开了丰田营销班等一系列连锁服务订单班;20076月,澳大利亚外商独资企业澳普兰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同学院合办了首届“澳普兰游艇班”,致力于游艇制造人才的共同培养;“澳普兰游艇班”的成功开办,吸引了澳普兰游艇制造(湖州)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北京科拉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于20082月同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成立了“澳普兰•科拉斯班”,作为公司机电、船舶等方面人才补充和培训基地。20083月,我院专门为40名新加坡丽星油轮公司的乘务员举办了基本安全专业培训、客轮船员特殊培训,并在多方努力下同该公司其他培训项目也已达成初步议项,有望共同致力于油轮高级服务人员的培养;20085月,学院与宁波中策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定单协议,培养主要面向非洲尼日利亚国家发电站安装、调试、运营管理及维护岗位的人才。这些企业均为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外商独资或合资的大企业,有着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技能型专业人才是目前生产性行业的核心要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满足企业需求,在双方的合作办学过程中,着重围绕职业价值观、职业适应性与发展潜力三大体系进行培养。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公司上课学习,都身着统一的职业服,以体现其职业发展特点;为进一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好的融入企业团队,双方还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目前,我院同各海外企业的订单培养顺利开花结果。新一届的“丰田汽车班”、“澳普兰游艇班”等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顺利走上了外企的工作岗位,一部分学生正整装待发到遥远的非洲去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海外企业接受职业教育,并为进入外企、乃至走向非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做准备。

中国高职高专网http//www.tech.net.cn/info/each/zj/15475.shtml

 

质量立校  特色发展

——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名校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仵自连

 


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是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旨在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国家计划,被教育部周济部长称为高职高专教育的“211”工程。在建设示范院校的过程中,我们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两部委文件要求,坚持以煤为本,服务企业,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百强、2007全国十强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企业办高等院校,要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名校,就必须做到质量立校,特色发展。

一、正确认识质量立校与特色发展的关系

质量与特色是一所高校办学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质量立校是办学基础,特色发展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和强化,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发展。

1、质量是特色的基础。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好坏程度,办学质量是指办学工作的好坏程度。如果没有好的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办学模式特色,还是人才培养特色,或者专业设置特色,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赢得企业社会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只有好的办学质量,才能支撑起富有特色的办学形式,使高校实现既扎扎实实又生动蓬勃的发展。

2、特色是质量的体现。有了好的办学质量,没有良好的外在体现,也不能够充分展示出办学的优势和亮点。只有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特点、专业特点,总结凝练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来,才能为同类院校提供经验和借鉴,才能把自身的办学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质量与特色互为依托,不可分离。质量与特色,就是一所高校办学的双翼,缺一不可,互相呼应,和谐共振。只有办学质量提高了,特色才能发扬光大;同样,只有找准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尽可能的加以巩固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院真正的腾飞与和谐发展。一些单位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使质量提高与特色凸显不能很好的统一协调,影响了工作效果,是很可惜的事情。

二、集中精力抓质量,充实内涵谋发展

要抓好办学质量提高,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集中精力充实办学内涵,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和监督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一个时期的规模扩张后,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还多。但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办学积淀上都有较大差距,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任务更加显得迫切和重要。因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引导,我院必须抓住进入首批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的契机,抓紧开展各项建设,确保早日通过首批示范性院校建设验收,为提高办学质量创造优良条件。

2、抓好师资建设提质量。“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等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独特要求。必须从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实践动手能力,建好外聘教师、后备人才、高校教师互聘等三个人才库,大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实训教师等方面,改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和专业经历结构,加强师德建设,以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担负起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任务。

3、抓好实习实训促质量。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企业合作,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实验实训教学,做到“三个一体”,即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向既是教师又是师傅转变、学生向既是学生又是徒弟转变、师傅向既是师傅又是教师转变,使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达到11,有效提高办学质量。

4、抓好考核监控保质量。建设好教学质量的监控考核系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证。提高办学质量,既要抓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建设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特别是建设好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体系。平职学院正是建设好、完善好、发展好“三级(处、室、组)督导”体系,构建和深入落实了以“四评两查一考核”质量监控体系为代表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加以严格的贯彻执行,才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5、服务企业社会显质量。高等院校必须履行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的师资、设备、人才优势,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科研攻关等服务,在为企业和地方经济贡献价值的同时,充分展现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社会价值。

三、明确优势强亮点,突出特色建示范

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在于明确自身办学定位,挖掘自身办学优势,总结自身发展特点,强化自身工作亮点,才能有效地展现自身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为学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明确办学定位,确定服务方向。明确定位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前提和条件。平职学院正是将办学定位在“服务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明确了“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办学,办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才牢牢把握好了办学的正确方向,使学院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2、挖掘自身优势,增强办学亮点。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优势,关键在于自觉地发掘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办学亮点。作为集团公司主办的普通高职院校,平职学院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在专业建设、师资聘任、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亮点,促进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3、突出办学特色,建设示范名校。办学亮点上升到理论层面,就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名片,是示范性院校建设所要着重强调的重要建设内容。我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工学结合“2+1”和“233”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零学费订单培养模式等,在全国高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总之,提高质量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特色发展是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在两部委和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煤为本,服务企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早日建成全国示范性院校,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职高专网,http://www.tech.net.cn/info/sfyx/jsdt/15343.shtml)

 

文本框: 论 文 索 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方针与途径探析/ 韩连贵//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47~5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郑风田  刘璐琳//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83~86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叶祥松   罗海平//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82~188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以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 陈俊利//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4.18~19

新农村循环水务研究/ 胡淑彦//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4.37~39

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张宝文//求是(京),2008.11.44~46

推进城乡无缝对接/ 李刚//求是(京),2008.10.37~38

“农民主体”是这样形成的——江西赣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黄明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2008.5.36~39

小城镇分化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发/ 柳中杰//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08.2.82~84

 

农业经济

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雷志亮   陈光政//“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13~116

农业技术进步的现实约束及其解除路径/ 赵伟//“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17~12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丁任重   倪英//“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22~126

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实现的法律保障/ 李丽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27~134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 张晓山//“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39~143

农地产权冲突、经济绩效与土地制度创新差异化原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 黄少安  刘明宇//财经问题研究(大连),2008.4.3~11

农民收入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性分析/ 刘艳   韩红//财经问题研究(大连),2008.4.12~1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不足的成因解析与对策——基于分税制改革的视角/ 张弓长//“三农问题”研究(京),2008.5.144~147

顺义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王振江//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5.10~12

探索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徐再城//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5.51~54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及绩效分析/ 彭国甫  鄢洪涛//新华文摘(京),2008.11.30~33

集体型合作经济组织与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牛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2008.2.73~78

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魏海滨  杨爽//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5.60~62

建设农村会计服务所 探索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新思路/ 徐德清//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5.30~32

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考察报告/ 联合考察组//北京农村经济(京),2008.5.58~59

 

      经济管理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新挑战/ 余永定//新思路(京),2008.2.4~6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方式探析/ 胡剑波//中国国情国力(京),2008.4.25~28

我国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发展/ 王静//中国国情国力(京),2008.4.35~38

网上支付企业竞争新战略/ 张洁懿//中国国情国力(京),2008.4.58~59

监管压力与审计市场竞争压力:注册会计师的权衡/ 宋衍蘅   何玉润//管理世界(京),2008.5.144~150

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小春  李善民//管理世界(京),2008.5.134~143

流动性过剩与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 彭方平  展凯  李琴//管理世界(京),2008.5.30~37

财政分权理论述评/ 刘星   文政//管理世界(京),2008.5.184~185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 尚长风  许煜   王成思//新华文摘(京),2008.11.48~51

政府改革的财政路径:OECD的经验及其启示/ 靳继东//财经问题研究(大连),2008.4.80~86

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 辜胜阻   肖鼎光   洪群联//新华文摘(京),2008.11.24~29

控制权收益与国有企业并购的产权障碍研究/ 孙芳伟//新思路(京),2008.2.24~2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孔建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2008.2.90~96

                                                                                                                                                     

      市场营销

“百日计划”让中小企业奥运营销提速增效/ 吴勇毅//现代营销(长春),2008.6.4~5

别把营销看复杂   做好策划也不难/ 沈坤//现代营销(长春),2008.6.34~35

打造品牌的七大支撑点/ 汲剑磊//现代营销(长春),2008.6.36~37

MSN签名营销   广告投放新热点/ 刘全//现代营销(长春),2008.6.40

热门网络营销工具一览/ 李芸芸//现代营销(长春),2008.6.41

小企业走出营销困境之道/ 田力铁//现代营销(长春),2008.6.44~45

从十个方面入手  让营销会议务实高效/ 晓义 //现代营销(长春),2008.6.46~47

会员卡销售对零售商的影响/ 唐义//现代营销(长春),2008.6.48

体验式营销   魅力四射/ 蒋松//现代营销(长春),2008.6.49

如何表扬与激励业务员/ 谭长春//现代营销(长春),2008.6.51

品牌再定位  三思而后行/ 肖梅//现代营销(长春),2008.6.60~61

在网上开店的四个步骤/ 刘仁惠//现代营销(长春),2008.6.63

 

      国际贸易

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先锋   刘飞//国际贸易(京),2008.5.3~9

以更为深广的视角考察和总结国内学者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的研究成果/ 贾怀勤//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5.28~31

我国农药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乔雯   易法海//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5.37~4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李杨   蔡春林//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5.75~79

国际技术扩散、自主创新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 陈宇   卫平//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5.87~91

基于绩效视角的我国利用FDI最佳规模问题研究/ 张为付//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5.92~98

服务外包与知识产权保护/ 钱永铭//国际贸易(京),2008.5.27~29

 

      电子商务

“百日计划”让中小企业奥运营销提速增效/ 吴勇毅//电子商务(京),2008.4.66~69

《电子商务概论》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邵婷//电子商务),2008.4.70~7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体系、模式、方法研究/ 赵春燕//电子商务(京),2008.4.73~76

开拓先锋——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侧记/ 中央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京),2008.4.78~85

博客营销的关键词设置及应用/ 黄一哲//电子商务世界),2008.4.68~69                                                                          

户外新媒体发展的三个趋势///中国电子商务(京),2008.5.28~29  

国外专业B2B贸易平台介绍/ 陈建旭//电子商务世界(京),2008.4.82~84  

B2B支付的春天在哪里/ 顾卓//电子商务世界(京),2008.4.76~77

基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 杜朋朋//电子商务(京),2008.4.56~60

 

金融证券保险

我国农信社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践与启示/ 肖四如// 金融与保险(京),2008.5.5~9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供求状况分析/ 刘庆娜//金融与保险(京),2008.5.10~13

农村金融功能缺陷的根源及化解途径/ 于辉   荣宏庆//新思路(京),2008.2.10~12

从美国次级房贷的教训看我国金融创新和开放/ 刘明康//金融与保险(京),2008.5.18~22

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内金融新问题/ 谭雅玲//金融与保险(京),2008.5.37~42

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 贺永强 等//金融与保险(京),2008.5.65~67

民间金融资本涌动对信用评级考量的新思考/ 刘俊剑//金融与保险(京),2008.5.68~70

中国开展银行业务外包的研究/ 杨大楷//金融与保险(京),2008.5.93~97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钱皓//金融与保险(京),2008.5.98~102

企业年金运作的中国式困境及路径安排/ 张传良//金融与保险(京),2008.5.120~124

以再保险为核心的巨灾和农业保险体系研究/ 赵山//农业经济导刊(京),2008.4.125~129

资本市场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郭宏宇//金融与保险(京),2008.5.130~134

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发展/ 刘华军//金融与保险(京),2008.5.135~137

 

      财务与会计

论中国法务会计的理论要素/ 许金叶//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14~15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元贵//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20~21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李丰乾//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78~80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福英   岳玉珠   郝菊//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80~81

论公共部门会计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定位/ 张琦//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82~83

央企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效果分析——基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案例/ 彭韶兵   赵根   买买提·吾拉木//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86~88

中西方独立董事制度比较和现实评价/ 毛可    邓义虹 //会计之友(太原),2008.5下.88~89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初探/ 边立贞//中国农业会计(京),2008.5.33~34

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会计/ 徐悦华//中国农业会计(京),2008.5.34~36

 

      文秘与法律

高职高专秘书实训课程安排与考核/ 葛红岩//秘书(上海),2008.3.10~11

引入秘书节活动丰富秘书实训/ 班玉冰//秘书(上海),2008.3.12~13

“集体返航”呼唤罢工法/ 周永坤//法学(上海),2008.5.3~11

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现状及构想/ 田思源//法学(上海),2008.5.42~53

论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刘春霖//法学(上海),2008.5.78~87

全面理解《劳动合同法》/ 孙宝树  白天亮//新华文摘(京),2008.11.13~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经济法路径/ 阳建勋//民商法学(京),2008.5.117~126

论鉴定结论审查模式的选择——从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管理规定”说起/ 郭华//法学(上海),2008.5.153~160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杨旭峰//北京教育高教版(京),2008.4.56~58

职业院校就业市场的培育与运作/ 侯金柱等//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3~6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制度缺失剖析/ 董仁忠   米如群//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12~15

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张旭翔   王钧铭   徐胤莉//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16~17

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杨民刚//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29~31

公共财政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发展/ 马蔡琛//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5.32~35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张雁平   成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15.10~11,23

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选择/ 焦名海   刘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15.12,26

破解“工学结合”实践中的难题/ 夏粉铃聂建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15.13~15

构建青年教师培养的良性机制/ 杨冠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15.31~33

体验式培训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张红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8.15.37~38,46

 

计算机科学

柔性业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佟辉  廖建新   阮友森   王纯//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6.2~6

3Tnet视频点播中媒体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骆维//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6.17~21

基于JavaMailWeb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周红静//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6.88~91

配置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王珍英//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6.101~104

软件过程模型应用策略/ 王军//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8.6.116~119

电子档案袋与blog在网络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潘丽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2008.2.67~69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十二)

 

JUUO“九羽”数字图书11万藏书免费试用

 

◆ 简介:JUUO电子图书试用网站,收录了高校教辅教参类书籍、农业、文化、科学、教育、计算机技术、体育、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数理科学和化学、综合性图书、外语等各类电子图书。目前,试用网站藏书11万种。

◆ 功能:图书下载后可实现复制、粘贴、批注等功能。

◆ 检索指南:读者在系统内可以检索、浏览电子图书,可以使用简单检索,也可使用高级检索,同时,读者还可在检索结果内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条件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等。

◆ 图书浏览与下载:

阅读插件下载:进入JUUO首页,点击右上角下载阅读插件。读者安装插件后,即可以使用IE阅读JUUO电子图书。除了可以实现下载图书、离线阅读外,还可以进行移动式读书笔记、个人图书馆的管理等功能。

图书下载:读者正确安装九羽插件后,可搜索需要的电子图书,在检索界面上点击“下载阅读”,待下载完成后,读者就可在IE内进行图书阅读了。JUUO电子图书可以下载到电脑、U盘及移动硬盘内。

◆ 借阅规则:可随时下载、阅读。                            

◆ 访问方式:无需注册,无密码

◆ 试用时间:2008年6月11日起至12月30日

u 访问地址:http://www.jyebook.com/